大湾区代表什么?
Feature

大湾区代表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因最近的改革政策出台再起热度,在各行各业的联动中延展出新的触角。对于企业来说,这可能是进驻内地市场的机会;对媒体来说,除了圈定了一个经济活动活跃的地理范畴外,这个热词热话具体为记者们的报道带来了哪些改变?特伦邀请了几位经济、金融领域媒体人为我们从报道编采以及未来焦点等方面解读“大湾区”。

大湾区概念再起
《中国日报香港版》在今年四月开设专栏“GBA Focus”,探讨大湾区的种种热点问题。《中国日报香港版》资深商业记者罗为腾留意到大湾区战略经过多年的积淀之后,这两年有加速落地的进展,因此报道方向更加强调专注大湾区各个城市以及这一区域的经济整体。

她续指“大湾区”有很多选题可以写,若非疫情影响,媒体会有更多机会去实地采访。而面对目前新常态,媒体除了把每个月历行举行的圆桌会议形式的论坛转为线上,也于11月中旬在疫情较为缓和的时期在线下举行了高规格的大湾区论坛。除了政策方面的报道外,媒体正挖掘有关“深港双城记如何在竞争中协同发展,打造双城经济”的话题。

界面新闻也推出“大湾区频道”,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走向、公司动态相关的分析报道。界面新闻记者杜萌指宏观组特意开设了专属的广东频道,抽调广深地区的骨干记者参与采写报道。然而,她补充“大湾区”属于一个概念,并不会以此作为角度来撰写故事。媒体倾向以宏观的角度报道相关热点,如跟进政策的出台。

《新财富》公司研究部主任杜冬东表示在大湾区概念问世前,广深港澳的关注度一直都很高。他指大湾区的热点主要是国家政策的引领,今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再度掀起了大湾区的关注高潮。与此同时,他也明显感觉到香港的关注度在下降,澳门及珠海横琴的关注度在上升。例如,澳门成立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债券发行颇受市场关注。因此,《新财富》于今年一月出版了一期《澳门下一站,国际金融枢纽》的封面文章,对澳门发展金融中心的热点进行了报道。

官方媒体记者Josh在湾区报道方面更侧重宏观政策的微观反应,目前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企业落实“六保六稳”情况,有哪些措施稳投资、稳就业的措施,有哪些新项目落地等等;2. 企业对五中全会的相关政策反响,未来几年的计划等;3. 外资企业对大湾区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投资大湾区的计划; 4.大湾区内产业结构调整,肇庆、惠州等承接广深佛莞产业转移的情况。

一个国家,两种方式
内地政府发展大湾区希望区内能互相学习合作,媒体之间也不例外。事实上,文化、政策上的不同让内地和香港媒体在新闻报道侧重点有所差异,各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常驻香港的罗为腾认为香港的媒体多采取面向股民的报道思路。以今年首次公开招股(IPO)的热潮为例,在广泛的报道篇幅中,媒体更关注股民对招股的反响热烈程度。相比,Josh认为内地媒体以较宏观的角度来切入,是与媒体的功能定位有关。

官方媒体的主要功能是对大政方针的解读和宣传,自然会以政策为报道重心。“我们不会在报道中采用一般财经类媒体的写作方式,但香港媒体的报道也是我们阅读学习的参考。”他续指在报道港澳和内地经济及金融时,会有一些差别。“由于目前涉外报道管理相对严格,主要的采访对象会经政府主管部门介绍;国内企业的采访基本靠自行联系。报道篇幅则没有明显区别,涉外报道不做舆论监督报道。”
 
未来新闻重点
杜萌指出深圳作为大湾区龙头城市,藉由特区成立40年的东风,在金融政策方面确实很有优势。深圳的金融政策、金融科技自然成为她的报道重点。此外,她也会从内地和香港的交易所政策、企业股权分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关注度等多个角度关注相关话题。

数字货币于深圳落地亦是焦点之一,罗为腾留意到香港业界有不少诉求,憧憬香港数字货币能像深圳一样作为普通消费者日常使用。她关注香港数字货币在大宗交易,特别是跨境支付方面使用的可能性,以及其能否可以帮助香港货币政策多元化,从单一挂钩美元发展成挂钩一揽子货币。此外,在疫情下,大湾区医疗行业的发展也是未来热点话题之一。

Josh也认为未来大湾区仍将作为中国的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与经济、教育、医疗相关的话题会成为国内相关报道的风向标。主要的产业有以下几个:先进制造业,高新科技,教育,医疗,环保,生活养老等。出口企业将成为重点。

杜冬东则表示《新财富》关注的都是IPO及已上市企业,可以说是已经在资本市场成熟发展的企业。例如,他今年的重点关注就是各大龙头房企在大湾区的布局,以及福建房地产进军湾区。此外,深汕合作区亦在名单之上。

不过,他亦坦言近几年湾区内的趋势发展并无太大的变化,媒体报道内容也似乎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新话题、新创意。“大湾区”作为一个名词,这个话题在某种程度上已几近浮躁,市场需要逐步回归理性;加之世界经济、国内宏观经济在降速,或会对湾区概念的热度有一定影响。然而,对媒体而言,名词的“冷热”不会影响对内容的关注,他的团队也会坚持坚持既有的内容策略,并适时根据外部环境调整关注重点。

无论如何,大湾区作为不少港澳及海外企业入驻内地市场的前线,其市场环境、产业政策乃至媒体曝光依然会得到外企的长期关注。与此同时,区内媒体大多也对海外报道资源抱持开放与欢迎的态度。正如杜冬东所建议的,若企业能融入内地市场文化、把握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则,必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文章之外
在解析湾区报道的同时,记者们亦随文提醒有联络需要的企业和公关,如有与上文相关的报道接洽,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络:
  • 杜冬东欢迎通过电邮或微信联系他。
  • 杜萌欢迎通过电邮联系她。
  • 罗为腾欢迎通过WhatsApp和微信联系她,更偏向以邮件交流。她不建议以电话作为跟她首次联络的方式。

更多


Telum Media

数据库

记者
罗为腾

Freelance Writer

杜冬东

公司研究部主任

杜萌

高级记者

媒体
Telum Media

1 contact, 122 媒体征题

中国日报香港版

21 联系方式, 15 媒体征题

新财富

15 联系方式

界面新闻

25 联系方式, 93 媒体征题

界面新闻 金融市场

40 联系方式, 10 媒体征题

界面新闻 广州

6 联系方式, 2 媒体征题

联系我们以了解更多

申请产品演示

Telum Media

行业简报

定期电邮简报涵盖亚太地区媒体行业的最新资讯和动态 您亦可获取资深媒体人及公关从业者的独家专访,以及特伦内容团队制作的业内评论与专题报道。

订阅行业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