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特倫對話:央廣總台長張正
Interview

與特倫對話:央廣總台長張正

2020台灣大選剛落幕之際,中央廣播電台(央廣)亦完成了以14語同步口譯總統國際記者會的壯舉。我們特別邀請了央廣總台長張正,分享他上任以來的工作,以及央廣如何透過「多語」連接台灣與世界。

您上任央廣總台長已有數月了,可以簡介一下目前的工作嗎?
央廣是一個超過90年、正邁向新媒體浪潮的老媒體,要了解這個源遠流長、盤根錯節的單位是我目前首要任務。比如我們其實是民間的基金會,但有接近八成的資金來自政府,有民營機構的自由度,同時也有其法律定位,要將台灣的價值宣揚海外。很艱難,不過也很享受,哈!

要做到這點,就可以善用「短波」(Shortwave)這種古老遠距傳輸技術,將無線電波藉由電離層反射發信號去海外,甚至能去到網路到不了的地方。像是中國大陸,網路不容易進去,可短波廣播不能被徹底擋住,反而能夠派上用場。這種老技術在新時代反而能夠顯現它的價值,而它不是很多媒體擁有的。台灣大部分的電台用AM與FM向內發放,央廣擁有這些老設備,反而可以對外說話。如何確定並調整央廣的方向,並學習更好地發揮短波廣播技術去達到它的定位,將會是我在這三年任期內的主要工作。

另外就是央廣有200多個人員,如何可以協調得更好以提升整體效率,亦是我現在要做的事情。

加入後的新方向和想法?
希望把組織調整好,內容方向準確了,央廣的形象就會更清楚。如果你在台灣的路上問人,央廣是什麼?其實大部分本地人都不清楚,因為央廣主要對外發聲,台灣的本地人只能透過網站接觸到我們。可是我們都生活在這裡,還是希望他們知道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希望可以強化央廣「多語傳播」的形象特質,有更鮮明的定位。我們有14種語言,可以代表台灣對會國語、閩南語、客家語、粵語、英語、日語、韓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俄語、泰語、印尼語或越南語的人說話。比如在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我們把總統講話同步直播口譯成15種語言,讓世界各地更多人聽到台灣的聲音。

在個人層面,除了想重新回到媒體圈,也希望讓我本來有的能力得到更大發揮。以前我創立的《四方報》是一家30人左右的小報社,操作五種語言;現在央廣同時操作14種語言,有來自越南、泰國、印尼等地的頂尖語言人材,而在台灣其實有很多人在使用這些語言。如何讓他們的能力發揮得更好,幫助到在台灣的幾十萬東南亞移民,甚至讓他們回國後自發宣傳台灣的價值和形象,是我希望做到的方向。

央廣的聽眾群主要是外語人士?
從台灣收聽的聽眾來說,比例最高的是印尼語和泰語聽眾,主要是移工朋友,其他就是海外上市的德、法語聽眾。至於海外,我們還有聽眾來自非洲和中美洲,像是阿根廷、墨西哥等使用西班牙語或法語的第三世界國家。當地人都在我們的聽眾範圍,還會寄信給我們。

在您的職業生涯中,「多語」一直是您很關注的。什麼原因讓您特別留意這件事?
一開始是我覺得不公平。很多媒體人當初之所以會進入媒體,都是因為那份正義感吧?認為媒體是一個打抱不平、伸張正義的行業。台灣是中文社會,這些母語是外語的人怎樣去學習中文,都較難達到我們的程度,講不好又會被取笑。我的感受是這一群人被不公平對待,原因是他們的語言文字跟不上本地人。然後又想,為什麼我不認識他們呢?覺得自己的不認識有點不應該。所以我就去念了東南亞研究所,做了《四方報》,發現可以用媒體的方式去幫到這些人。幫忙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把報紙印成他們的語言,讓他們獲得資訊的速度不會太落後於本地人。比如台灣選舉,有些外語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候選人是誰,我們就將台灣新聞做簡單翻譯,讓他們同步知道這件事。台灣就有這種環境和條件,讓我們可以辦這一份刊物,而且得到很多社會的實質支持,證明她在這一部分還是開闊包容的。

你們歡迎什麼類型的公關合作?
我們廣告公司的合作比較多,他們的目標對象多是在台外國朋友,包括移工朋友。比如電訊公司要賣電話卡,就通過我們的外語節目做宣傳。公關合作的話,大部份的產業例如能源、經濟、國際貿易、衛生醫療、電動、精品廠商等,只要是正面的都可以。我們可以做影音、專訪,歡迎合作機會。

我覺得央廣是外國人要進入台灣的一個很好的窗口,他們可以講自己的語言,然後我們會把它轉換成台灣人聽得懂的東西。

有什麼建議給希望加入廣播行業的新人
如果你對聲音有一種迷戀,有一些不理智的理念,廣播電台會是最好的實現場域,還有很多想像空間可以去發揮。尤其是現今大家都在迷戀影片、視覺的時候,聲音的路比較少人走。視覺和聽覺,我覺得都同樣重要,只是在這個時代,好像視覺才是王道。不要每個人都去走王道。我們去走羊腸小徑,走一條自己真心喜歡的路,風景也許會更好。

更多故事題材


Telum Media

資料庫

記者
張正

公司
中央廣播電臺

32 聯絡方式, 1 媒體徵題

聯絡我們了解更多

預約產品示範

Telum Media

警報

定期發佈的電郵簡報報導亞太地區傳媒行業最新動態 獲取資深傳媒人和公關的獨家訪問,以及由特倫傳媒團隊製作的專題內容。

訂閱業界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