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分享一下風傳媒財經中心的編採日常。
風傳媒財經組是一個小而美的團隊,我們的日常作業除了採訪寫作,也要編輯外部專家撰寫的專欄,共同管理臉書粉絲團和APP後台,並定期與公司業務、會員部門溝通共同目標。所以我們還兼任「小編」與「文字編輯」,而我的工作內容更像是「製作人」而非記者。我認為,身為社群平台時代的創作者,記者必須延伸自身工作內容,尤其是了解用戶習慣,及從更高的視角掌握內容效果。
您們的讀者受眾主要是哪些人群?近期財經中心的重點關注話題是什麼?
我們的頻道名為「
下班經濟學」,專注傳遞財經重點資訊與投資理財相關知識給受薪階級。過去兩年多來,我們接觸的用戶主要分佈於台灣六都,年齡層以35至44歲為主,是一群社會的中堅階層;這群用戶不僅需要對未來實用的理財指引,與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保健、職場訊息也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因此除了財經資訊,我們也會持續增加這兩方面的相關資訊。
財經團隊近期最關注的是電動車、永續經濟議題,因為我們留意到特斯拉在台灣聲勢浩大,愛好者越來越多,因此未來的內容製作與專題將以此為第二議題。
知道您曾獲頒多個財經新聞獎,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得獎秘訣嗎?您認為做好財經新聞的要點是什麼?
我很重視和中國大陸、香港朋友同場競賽的經驗,因為對財經記者而言,來自亞洲金融中心的肯定,意義非凡。
我認為得獎最重要的秘訣是:對每條不起眼的線索一視同仁,保持剛入行時的好奇心,盡可能做出最好的產品。曾經主管要求我研究某主題,可我因為題目小,一再回絕,有日主管終於發起怒來,我只好依照指示做。誰知該題目讓我拿到生平第一次新聞獎首獎。如果當初我堅持小題目沒有深入價值,故事便不是如此發展了。第二重要的秘訣是:持續投入自身擅長且有興趣的領域。記得有天一早至香港出差,登機前傳出
阿里全購高鑫集團股份、潤泰集團退出;因為我跟進潤泰與高鑫集團已有數年,長期關注該公司,便在機上擬定方向,條列將求證、採訪的人選,一下機便直接在入境大廳坐下,用手機聯繫消息來源、一邊寫稿,大概兩小時後才完工。很幸運,這稿子後來拿了另一座獎。
至於如何做好財經新聞,和其他路線新聞一樣,就是花時間找到好故事、多方求證、並且把故事說得引人入勝。唯一要注意數據對財經新聞意義重大,正確理解、分析數據變化,對財經新聞至關重要。
比特幣是近期的科技金融的熱門話題,您覺得虛擬貨幣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
當主權國家大印鈔票、以流動性救市,虛擬貨幣市場百花齊放是必然結果,這大概是金融市場對購買力被通膨削弱的一次反撲,或者說,反動。
長期關注證券市場發展,讓我了解波動恰恰是市場本質,股價或高或低,絕沒有眾人一致認定股價「合理」的時候;因此虛擬貨幣暴漲暴跌,反而象徵市場的活力。令人憂慮的是各國政府介入力量越來越大。證券市場經過百年發展,發行、交易與公司治理受一定程度監管,在此框架下,各樣交易策略均可自由施展。當然,在相對原始的虛擬貨幣市場加強保護投資人無可厚非,但近期各國政府的手段,似乎不只是深化監管如此簡單,更像是從根本打壓產品發展。
財經公關與媒體接洽合作時,您認為他們需要留意些什麼?通常什麼類型的新聞素材吸引您?
我往來過的財經公關均非常努力、精準且專業,在各自領域已是佼佼者,實在挑不出什麼需要加強的地方。
對我來説,通常某個不起眼人物的故事,遠比公關希望推廣的事件和產品更加吸引人。我通常會轉介這類故事給需要人物寫作案例的同事。不過或許是內規限制,或是公司不樂見「個人英雄主義」,這樣的採訪邀請經常被企業拒絕,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