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
與特倫對話... 天下雜誌主編史書華
首先恭喜《天下雜誌》奪得SOPA 2022多個獎項!這次的獎項對您和《天下雜誌》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今年《天下》得到四個SOPA首獎,雖然不是最多,但卻是歷年來,橫跨影視、後製、數位敘事與前製記者最多部門的一次。《天下》是新聞報導創新和資訊圖表獎項的常勝軍,比較特別的是,封面設計入圍四次終於得獎,影音也首度獲獎。至於對我來說,我去年才回鍋《天下》,也很開心能跟願意突破限制和邊界的團隊一起工作。
能否和我們分享這次的得獎專題「不能遺忘的49條人命——重建0402太魯閣號事故現場」從概念到實踐,中間的過程和難處?
在去年清明連假發生這起重大事故後,公司緊急調派同事與我處理台鐵議題,當時已對問題有所認識。也因為那次報導,《天下》向讀者保證,至少每一季會有一次相關報導,緊盯台鐵改革。有了前面的打底,在知道台灣獨立調查單位運安將公布第一階段事實調查報告後,我們決定根據這份報告,透過新的數位敘事型態,第一時間重現這場重大事故的事實面。
在這次製作過程中,比較有挑戰的是,第一,當時台灣第一波疫情剛爆發,團隊採居家辦公模式,團隊裡的視覺工程師人甚至還在防疫旅館、硬體設備不佳,但我們所有的作業和討論仍是透過線上進行。第二,在採訪事故生還者和罹難家屬後,為了避免調查報告中的場景再次對他們造成傷害,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討論網頁設計,開場的3D動畫特別避開事件發生的當下,在整體用色上也偏向中性色。
除了大型專題,《天下雜誌》還有哪些類型的內容?
《天下》是廣義的財經媒體,報導話題橫跨財經、科技、政治、國際、永續、金融到產業。天下也打破出刊週期與媒體媒介,走向 digital first、每日更新,在讀者需要的時間,提供深度新聞解析。
可否分享一下您的工作內容,和新聞室的日常流程?
我目前在《天下》擔任主編,除了帶領一個四人規模的數位敘事小組,也由於我過去的工作背景,跨組和同事一起負責中國報導,一方面經營以報導為主的「解碼中國」欄位,同時還有以評論為主的「北京之外」專欄。
至於編輯台的日常,一週會有一次編輯會議,會上進行記者報題和選題討論。比較特殊的是我們數位敘事小組的運作,由於是以數位創新報導和資料新聞作為防守範圍,團隊成員包括設計、前端工程師、記者、PM,我們採用軟體開發界常用的scrum開發模式,每天中午都有10分鐘左右的Stand-up,互相簡述當天的工作和需要協調的任務,和傳統編輯台的作業流程不太一樣。
在報導接洽方面,您對於機構和公關有著怎樣的要求?希望他們如何和您溝通?
在數位敘事小組這塊,我們常常需要閱讀大量的研究報告和數據分析,範圍橫跨宏觀經濟、市場財金、國際政治、氣候變遷等,若機構和公關願意主動聯繫,我們都很歡迎。至於在中國報導上,有第一手調查研究、或獨家專訪學者或領域專家的機會,也同樣歡迎。
您認為2022年會有哪些熱門話題?
通膨、中國經濟、全球經濟衰退。
今年《天下》得到四個SOPA首獎,雖然不是最多,但卻是歷年來,橫跨影視、後製、數位敘事與前製記者最多部門的一次。《天下》是新聞報導創新和資訊圖表獎項的常勝軍,比較特別的是,封面設計入圍四次終於得獎,影音也首度獲獎。至於對我來說,我去年才回鍋《天下》,也很開心能跟願意突破限制和邊界的團隊一起工作。
能否和我們分享這次的得獎專題「不能遺忘的49條人命——重建0402太魯閣號事故現場」從概念到實踐,中間的過程和難處?
在去年清明連假發生這起重大事故後,公司緊急調派同事與我處理台鐵議題,當時已對問題有所認識。也因為那次報導,《天下》向讀者保證,至少每一季會有一次相關報導,緊盯台鐵改革。有了前面的打底,在知道台灣獨立調查單位運安將公布第一階段事實調查報告後,我們決定根據這份報告,透過新的數位敘事型態,第一時間重現這場重大事故的事實面。
在這次製作過程中,比較有挑戰的是,第一,當時台灣第一波疫情剛爆發,團隊採居家辦公模式,團隊裡的視覺工程師人甚至還在防疫旅館、硬體設備不佳,但我們所有的作業和討論仍是透過線上進行。第二,在採訪事故生還者和罹難家屬後,為了避免調查報告中的場景再次對他們造成傷害,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討論網頁設計,開場的3D動畫特別避開事件發生的當下,在整體用色上也偏向中性色。
除了大型專題,《天下雜誌》還有哪些類型的內容?
《天下》是廣義的財經媒體,報導話題橫跨財經、科技、政治、國際、永續、金融到產業。天下也打破出刊週期與媒體媒介,走向 digital first、每日更新,在讀者需要的時間,提供深度新聞解析。
可否分享一下您的工作內容,和新聞室的日常流程?
我目前在《天下》擔任主編,除了帶領一個四人規模的數位敘事小組,也由於我過去的工作背景,跨組和同事一起負責中國報導,一方面經營以報導為主的「解碼中國」欄位,同時還有以評論為主的「北京之外」專欄。
至於編輯台的日常,一週會有一次編輯會議,會上進行記者報題和選題討論。比較特殊的是我們數位敘事小組的運作,由於是以數位創新報導和資料新聞作為防守範圍,團隊成員包括設計、前端工程師、記者、PM,我們採用軟體開發界常用的scrum開發模式,每天中午都有10分鐘左右的Stand-up,互相簡述當天的工作和需要協調的任務,和傳統編輯台的作業流程不太一樣。
在報導接洽方面,您對於機構和公關有著怎樣的要求?希望他們如何和您溝通?
在數位敘事小組這塊,我們常常需要閱讀大量的研究報告和數據分析,範圍橫跨宏觀經濟、市場財金、國際政治、氣候變遷等,若機構和公關願意主動聯繫,我們都很歡迎。至於在中國報導上,有第一手調查研究、或獨家專訪學者或領域專家的機會,也同樣歡迎。
您認為2022年會有哪些熱門話題?
通膨、中國經濟、全球經濟衰退。